欣赏品味且产生诸多感悟的时候,我就想了,当年老师教了这首诗,我只是会背诵了,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,没有对事物的观察思考,没有对人生的真切感悟,所以对这么好的一首诗却没有怎么理解,从写法到意义都没有很完整清晰的理解,如果硬说有的话,也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概念上的,而绝无哪怕再深一点层次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。
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现在的教学,很多时候老师们还是将孩子们囿于教室内,读书背书做题应付考试,几乎从没想过或迫于考试压力而不敢把他们放出来,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、欣赏、体验、应用、感悟(岂不知,这本身就是很好的甚至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),所以他们的知识往往是靠单调乏味的死记硬背得来的,是一些僵化的死的知识,他们还像当年的我一样,没有生活经验,没有观察思考,没有真切感悟,他们往往对其只是一知半解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所以即便想悟,没有机会没有条件,让他们去悟什么,怎么去悟?
所以我说,学需悟也,悟求源也,而社会、自然、生活、实践就是悟之源,悟的机会和条件需要学校需要教师去为学生创造。
评论